Wednesday, August 31, 2011

Second & Third Day

Second Day

情緒又再大大力的向我叩門,這是一個我隱藏不了的強度,幸好同時遇上本不期待但後來又極之期待的「個人成長」課。「意識省察」讓我找到出現厭惡的感覺是源於愛再帶來逃避和自我封閉,這個對我來說不是一個新鮮的組合,我記得小學六年級已出現過,到我十八歲時亦曾出現過,而最後便不了了之的把事情推至不能收補的田地,我應該要感恩在這時候遇上它,讓我可以把這些東西早早處理掉,要是我連自己的情緒也處理不到,將來怎去牧養羊。

Third Day

回學院的路途上上主對我說: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 鈸一般。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 無有。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 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 了。 我們如今彷彿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 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十三章)

上主的提醒來得很合時,我差點便選擇利用追求知識的專注去幫助自己逃離「現場」。

兩晚的
「意識省察」還是思想同一件事同一種情緒,看見同學們已開始看書,開始「入局」,但自己還在整理思緒和處理情緒,我也想快快進入這種狀態呢。

求主幫助。

我是誰?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就連我自己也弄不清。

*Photo taken by Camus's Nikon D80 with Carl Zeiss Distagon T* 35mm f/2

Tuesday, August 30, 2011

First Day

開學第一天,輕鬆上了一課《教會及機構考察》。

我看到,日程表那不同特色之教會考察為各同學們帶來萬分期待加滿心歡喜,但我知道,這個輕鬆的假象將會隨之而去,緊接而來的是學院老師過來人以及師兄師姐們所經常強調的壓力,是會讀到哭寫到哭的壓力。放課後,和鄰班同學乘坐同一班巴士回家,她說她保守計算過上學期要完成大約四十份功課,我想:「有這麼多嗎?」我實在懶得去計算証實,反正要面對。

明天便是開學第二天,將會由朝上到晚,《教會歷史》和《兩約之間》,看來是兩科讓人吃力不討好的科目,本人實在要好好品嚐。

開學禮時學院的見面禮是四本書,往時閒逛書店最愛欣賞書本的封面設計,日後還有閒情逸致觀其「外」嗎?還是花點時間觀其「內」吧。

*Photo taken by Camus's Nikon D80 with Carl Zeiss Distagon T* 35mm f/2

Thursday, August 25, 2011

Change & Unchange

有一天當我途經馬鞍山公園外的海濱長廊看著對岸的科學園時我在想:「四年前我就在那個地方工作,為何感覺猶如昨天的事?」

今天是香港神學院的開學禮,是自己另一個四年之始。四年光景,感覺漫長但回想四年前的事我又會認為未來四年其實會轉眼即逝,真是矛盾。但無論如何,我預計到這四年的我的思想會被衝擊腦袋會被充塞時間會充實的如煙飄過,這是因為蘇sir的道。

回想,上星期六自己才對海傑說對於「神學生」三個字放於余啟民這個名字背後實在很不習慣,或許是因為背負著一種莫名的壓力又或另有原因,我不知道,我只知今天當我身處於神學院結上校呔聽著蘇sir特別強調說我們多了一個新名字就是
「神學生」的時候,我心頭實在再次捏了一把汗,但其實,余啟民變余啟民神學生,名字上的改變,不難,作為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面對變與不變之間,這才是難。

離開學院後,我沒有把領呔解下,我就一直把它結在頸項上,直至歸家。

*Photo taken by Camus's Nikon D80 with Carl Zeiss Distagon T* 35mm f/2

Wednesday, August 24, 2011

Grand Opening !

我是會為買了一件小擺設而去把整個混亂的房間翻轉再重新整理的那種人,某程度上,這個blog就是因此而誕生的,縱使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為配合今天的開學禮﹣這個生命中的新一頁,我便選擇在今天把它發佈。